手绘长卷 |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· 河北篇
《孝经·五刑章》载: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
可能生活是理想性的,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论的行动原则,就是目的论意义上的道德原则,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。三、朱子家风家训里的福文化思想内涵 前文已讲,家风家训的目的,都是为了幸福,但不同家族,具体内涵还是有差别的,作为思想家之家族,万事必打上思想的烙印。
嘉定十一年(1218),王师败绩于泗水,勉斋先生向主帅进战守之策。思想如何带来福祉?日三省乎身,慎思明辨,诚心正意,修齐治平,从个人之福,以扩展至国家、社会之福,正是儒家、理学家的个人信条和社会理想。一日不讲学,则惕然常以为忧。朱子注:仁者天地生物之心,而人得以生者。然不会其极于《中庸》,则又何以建立大本、经纶大经,而读天下之书,论天下之事哉?[29] 《中庸》之境为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[39] 古罗马幸福论与中国先贤惊人地一致,也认为幸福立基于仁智勇基础。家训有狭义、广义之分。在这里,孝是人的一切道德实践的根源、动力和目标,奉行孝道是实践各种美德的起点,是对各种美德发扬光大的过程,可以说,实践了孝道就兼修了各种美德。
二程说:孔子没,曾子之道日益光大。德施万善,孝由天性,自然之理,岂因积习?萧长懋说:不因积习而至,所以可为德本。虽是做工夫处比颜子觉粗,然缘他资质刚毅,先自把捉得定,故得卒传夫子之道。人臣孝,则事君忠,处官廉,临难死。
孝慈则忠,父子之道也。这就通过孝悌之道内涵推衍,把齐家的孝悌伦理推衍到治国的忠顺伦理,为建立稳固的政治秩序提供了道德保障。
三、孝为修身之本 曾子继承孔子修己之学,提出修身为本—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(《大学》),把修身看成所有人做人的根本,而孝又是修身之本。内省就是通过反省自我审视省察。不辱其身,不羞其亲,可谓孝矣。项霦《孝经述注》注释本章云:道德名二而理一,圣人因人心本然自有之德性道理,以顺天下父子、君臣、夫妇、长幼、朋友、上下,和睦无怨,皆由孝道始。
由父子孝慈、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就可以推到君礼臣忠的政治伦理,三者合治,乃可以治理天下。以道德理顺人伦,和睦无怨,就要由孝道开始。曾子学派把不孝看成是天下大乱的根源,是因为孝是一切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基础,而不孝会威胁到这一基础,是所有犯罪条目中最严重的一条,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。《荀子·法行》载曾子曰: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,无身不善而怨人,无刑己至而呼天。
孝莫大于严父,严父莫大于配天,则周公其人也。合是三者,亦可以治天下矣。
清代阮元也说:曾子修身慎行,忠实不欺,而大端本乎孝。孔子集上古以来中国文化之大成,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,其主体思想可以说是仁本论。
汉代以降历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这种孝治传统,以孝治天下就成为贯穿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之一。传统上认为儒家道统是由孔子而曾子,由曾子而子思,由子思而孟子,由孟子而宋明理学是有道理的。因此,孝子要避免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,以保全自己的身体,孝子不登高,不履危,痺亦弗凭,不苟笑,不苟訾,隐不命,临不指,故不在尤之中也……孝子之事亲也,居易以俟命,不兴险行以徼幸。罗素说: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,它是某个文化阶段全世界共有的现象。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载: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,战战惟恐不能乂。诸侯以孝治国要做到鳏寡孤独不敢欺侮。
要挟君王的人,目无君上。《论语·泰伯篇》载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启予足。
这样,曾子把孝从对父母的家庭伦理,推衍到对君主、朋友的社会伦理,又从社会伦理推衍到禽兽、草木的生态伦理,使孝成为衡量个人行为、社会关系乃至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准则,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终极法则,使孝在其思想体系中具有本体地位,可称为孝本论。可见,曾子发展了孔子的修己之说,其修身包含身和心,可以说是身心双修,合内外之道,以孝为枢纽,把修养论和工夫论结合起来,以构建其思想体系,成就其圣贤人格。
庶人日旦思其事,战战惟恐刑罚之至也。今所传者,乃子夏子张之徒,外入之学。
曾子在孔子仁本论的基础上,继承孔子孝道思想,以及有子的孝悌为仁之本,对孝道伦理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论述,把孝发展成为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和核心,形成了孝本论,创立了儒家的孝道派,使孝成为儒家乃至中国文化的基石。要君者无上,非圣者无法,非孝者无亲。行孝要善始善终,中间不能受其他影响而有衰歇。曾子所传,至孟子不复传矣。
古代罗马人、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意孝道,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,家族关系便逐渐淡漠。孔子的‘仁的人生哲学,要人尽‘仁道,要人做一个‘人。
《广至德章》云: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。修养身心,谨慎行事,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辱。
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,先修之谓也。胡适指出,儒家有两个大观念:一个是孝,一个是礼,这两个问题,孔子生时都不曾说得周密。
这里仁、义、忠、信、礼、强与孝不是平行概念,而是源流本末关系,是孝向人生不同方面的拓展,都是孝的不同体现,于是以孝为中心,将诸德紧密联系在一起,使孝统摄诸德。二程还说:孔子言参也鲁。朱熹云:人言今人只见曾子唯一贯之旨,遂得道统之传。曾子传之子思,子思传之孟子,孟子死,不得其传,至孟子而圣人之道益尊。
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,不能没有孝。《礼记·祭义》载曾子云:众之本教曰孝,孔颖达疏:言孝为众行之根本,以此根本而教于下,名之曰孝。
上古以来的罪罚很多,而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。曾子学派将孝推衍到人生的诸多领域,《大戴礼记·曾子大孝》云:故居处不庄,非孝也。
德教又见于《孝经·天子章》:爱亲者不敢恶于人,敬亲者不敢慢于人。父母生养儿女,儿女感恩孝敬父母,是发自内心的天然亲情。


财务公司举办商业保险知识培训


游本昌说北京是一座文化的金山


农业农村部: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


美官员:以色列曾通知美国将对伊朗进行报复 美方不支持


华晋焦煤“凝聚杯”职工篮球赛开幕


江西吉水春日田园景如画


山西焦煤:新年呈现奔跑追梦之势


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 加氢站网络不断完善


金融支持领域实现对“五篇大文章”基本覆盖 政策框架更牢固


日本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.6%
